在国家4A级景区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内,一尊尊中医药名人塑像伫立在幽静的园林中。可能大部分人对这些专家知之甚少,但业内人士却明白,他们每一位都对中医药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位列其中的刘昌孝院士是药代动力学的鼻祖,与屠呦呦、钟南山等国际知名专家齐名。他在38岁写下《药代动力学》,这是国内的第一本药代动力学专著。
立于神农草堂的刘昌孝院士雕像
我国药代动力学“开山鼻祖”
刘昌孝,中国工程院院士,1942年4月生,湖南人。他曾在在湖南洞口县太平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农业学大寨,白天劳动,晚上住在牛棚里。每天晚上,他躲在蚊帐里看资料,点煤油灯写书稿,就这样写完了初稿。
1980年,刘昌孝院士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药代动力学专著,《药代动力学》在已鉴定的药代程序中提出模型优化和数据批处理方案,使之应用遍及国内数百单位,后来被发表在国内外的4700多篇论文中采用或引用。
新的时代浪潮让科学成为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1995年,刘昌孝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部级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03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省部共建国家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也是在2003年,刘昌孝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昌孝院士
刘昌孝院士提出的重要药代标志物理论、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整体引领了药代动力学,对人类健康做出突出贡献。他致力新药研究,承担近40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百多个创新药物的药代研究。
近年来,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霉菌污染以及伪品替代品日益增多等问题,导致中药安全事件频发,制约了中药材产业及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刘昌孝早在呼吁,“质量再不抓,我们中药会有大问题!”
刘昌孝院士出席传统医学与国民健康高峰论坛
刘院士认为,全产业链的质量和临床疗效的循证医学研究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而中医药能被世界接受的关键正是中药的标准和质量,这就需要把质量标准作为整个产业链当中重要一环去完善。刘昌孝表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共收载中药材665种,其中210余种既没有指标成分的定性鉴别,也没有定量测定。而且,已经进行过系统化学成分研究的品种也不超过20%。
针对上述问题,刘昌孝院士提出了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新概念,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刘昌孝表示,中药体系复杂、成分很多,成为质量标志物至少要有5项原则,即成分特有性、成分的有效性、成分可测性、质量传递溯源以及复方配伍环境,满足这5项才算是中药标志物。
刘昌孝院士(左2)与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王荫华(左1)、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左3)谈话
指导新药研究,创新发展中医药产业
2009年2月,广药集团旗下的白云山和黄中药聘请我国药代动力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担任公司现代中药研究院院长。作为白云山和黄中药多个项目学术带头人的中科院院士、全国著名药物研究专家刘昌孝院士,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人才新政”《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次意见》以来引进的首位院士。
刘昌孝院士受聘仪式
刘昌孝院士在推动广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早在2010年,他就递交《关于促进广东省中药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为广东"中医药强省"的建设建言献策。2018年,刘昌孝院士向广州市提出《关于广州实施IAB计划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建议》,受到广州市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市领导对刘院士为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高度肯定,邀请刘院士为广州IAB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助推广州产业和广药集团转型升级。
多年来,广药集团中药研发在刘昌孝院士的带领下取得很大进展,他提出的"中药大品种"战略促进了广药集团中医药产品和业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广药集团作为全国最大中成药生产基地的行业地位。